背景:“加快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已在國內外形成共識
隨著“中國制造2025”這一中國版的“工業4.0”在2015年以官方名義高調推出,制造業這一國內實體經濟主導的一次生產方式的大革命,旨在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等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而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的高度融合,網絡、計算機技術、軟件等與自動化技術的深度交織,則是實現這個過程的基礎。眾所周知,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汽車制造業都是現代工業中的代表性產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汽車制造業經歷了快速發展,目前不但已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而且在幾年前,中國就已經一躍而成為了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意識到,由于種種原因,致使我們在傳統汽車,即燃油汽車領域,仍未能掌握其中的一些核心技術,與我們成為一個汽車強國的目標尚有相當遠的距離。
近幾年來,國家主管部門和各大汽車廠商緊緊抓住發展新能源汽車這個歷史機遇,開始全力推進汽車的電動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從而使中國汽車業的崛起將成為現實。顯然這也是為了實現在“中國制造2025”中,作為10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目標的具體行動。現今的中國,無論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和銷量方面,還是所完成的公用充電樁的數量,都已大大超過了歐、美、日等汽車工業強國。尤其是去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先后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加快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綠色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舉措”。這些清晰、明確的指示,更進一步使“新能源汽車是趨勢、更是未來”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了今中國產業界的一種共識。
事實上,從本世紀一〇年代中葉起,直至2017年年中,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多數工業國家,均加強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力度。而且幾乎在2017年春、夏的短短幾個月內,世界上多個國家都相繼公布了禁止生產、銷售內燃機汽車的時間表。甚至像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大國,政府也在考慮將在2030年禁止銷售傳統燃油車,并且為電動汽車的生產、銷售予以立法。而一直號稱要通過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實現汽車工業由“大”變“強”的中國,在2017年9月份的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演講中表示,“我國已啟動了傳統燃油車停產停售時間表研究”。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汽車業界的激烈爭論。此外,國務院和相關部門在最近幾個月,也接連頒布了幾個針對性很強的文件,意在國家層面建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在這種大背景下,前不久出現了諸如“傳統燃油汽車即將走向死亡,電動汽車將會一往無前、勢如破竹地全面取代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傳統汽車”,以及“燃油汽車的末日即將來臨,中國將在2030年停產停售燃油汽車”等等種種激動人心的說法和話題。
縱然,對發展環保型的新能源汽車的大趨勢,人們是堅信不疑的。但筆者(可能會被某些人認為有些保守)的看法是,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在一二十年內禁止生產銷售燃油汽車的條件都不成熟,燃油汽車并沒有到可以退出歷史舞臺的地步。所以,把汽車產品全部電動化的時間一再提前的行為,是缺乏深思熟慮的、不夠慎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