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絕緣體統稱為電介質;或者是在外電鏟的作用下內部結構發生變化,并且反過來影響外電場的物質。這里有很關鍵的一點需要明確:無論是直流環境還是交流環境,理想的電容器內部是不會有任何電荷(電流)通過的,只是兩極板電荷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從而產生了電場。
容抗公式Cx=2πfc。容抗是電容對交流電的綜合阻力。式中:2π是常數,約等于6.28。f是交流電的頻率,c是電容的容量。從式中可以看出:一 個電容對交流電的阻力和交流電的頻率、電容的容量有關,即交流電的頻率越高、電容的容量越大,對交流電的阻力越小。反之,對交流電的阻力越大。
從這個公式里我們也可以形成一個概念:即電容的基本性質是通交流、隔直流。在電容容量一定的情況下,交流電的頻率越高,越容易通過此電容。這就是調頻旁路電容的工作原理。
電容的重要指標
容量:電容的容量,即儲存電荷的容量。容量的基本單位為法拉(F),不過在主板上我們常見的是微法(μF)、皮法(pF)等單位(換算關系為1法拉=1000000微法,1微法=1000納法=1000000皮法)。容量都是直接標出的,如GSC4700μF,一般來說該指標是越大越好。
耐壓值:它是指在額定溫度范圍內電容能長時間可靠工作的最大直流電壓或最大交流電壓的有效值,不同電容有著不同的耐壓值,大都6.3V~16V之間。
耐溫值:耐溫值表示電容所能承受的最高工作溫度。一般的電容耐溫值為85℃或105℃,而CPU供電電路旁邊的電容耐溫值多為105℃。
其他指標:有的電容上還有一條金色的帶狀線,上面印有一個大大的空心"I"字母,它表示該電容屬于LOWESR低損耗電容。有的電容還會標出ESR(等效電阻)值,ESR越低,損耗越小,輸出電流就越大,低ESR的電容品質都不錯。
電容器選擇
在電腦中,電容主要分為臺系和日系兩種,日系品牌有:NICHICON,RUBICON,RUBYCON(紅寶石)、KZG、SANYO(三洋)、 PANASonIC(松下)、NIPPON、FUJITSU(富士通)等;臺系品牌有:TAICON、G-LUXCON、TEAPO、CAPXON、 OST、GSC、RLS等。
一般說來日系電容性能比較好,在耐壓、耐溫、使用壽命等方面都比臺系電容優秀,早期的電容"爆漿"事件,也沒有發生在日系電容上,因此如果你要選擇一塊超頻性、穩定性兼備的主板,不妨看看主板上的電容。臺系電容雖然性能相對稍差,不過如果主板的PCB設計、銅箔走線都較為規范,那么在使用中一般也不會出現什么問題,況且采用臺系電容的主板超頻性也不一定差。
主板電容的容量一般都是直接標注的,Intel要求CPU供電電路的濾波電容單個容量至少在1000μF以上,而現在的電容容量多在 2000μF~4000μF之間,部分主板采用了容量為5000μF的電容,內存槽附近的電容容量多在1000μF~1500μF之間,容量較小的電容很難提供給CPU、內存以充足的純凈電流,有些老式主板升級CPU后出現的不兼容問題實際也源于此。
耐溫值在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電容的品質,主板上的電容耐溫值多為105℃,而如果你的主板電容耐溫值為85℃,那多半是廠商過于節約材料的結果,低耐壓值的電容在使用上沒問題,不過當CPU處在超頻狀態時發生"爆漿"的幾率會比較大。
電容誤區:電容容量越大越好
一般說來電容容量越大越好,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大容量的電容不易過濾出高頻干擾信號,而多個小容量電容并聯卻比單個大容量電容更有效、更穩定。再者這和主板的走線、電源|穩壓器設計也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如果你的主板上到處都是100μF左右的小電容,那主板質量也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