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2015年被稱為智能機器人的元年,不同類型的智能機器人每臺售價從幾萬美元降到2000美元以下,像上世紀80年代初的計算機一樣走進日常辦公和普通消費者家庭。
而在國內,在面向消費領域的智能服務業機器人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顯然還處于比較早期的幾乎空白期。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機器人保有量與市場需求間存在較大缺口,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下文是對我國機器人產業政策及發展趨勢分析。
7月30日,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工業機器人作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之一,將從國家產業基金、擴大國際合作、下游消費配套等多方面進行扶持,同時大力發展第三方機器人檢測業務。另據了解,機器人“十三五”規劃已完成初稿,有望年底前發布。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2014年銷量達5.6萬臺,但關鍵零部件主要掌握在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ABB、安川、發那科和德國KUKA,占市場份額超過50%。為加快高端裝備國產化步伐,我國將對核心零部件研制和應用示范進行重點扶持,相關配套政策有望加碼。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擁有30萬臺機器人,機器人及系統產值約1000億元,有望帶動3000億元零部件市場,減速器、伺服電機等零部件,進口替代空間廣闊。更多機器人行業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中國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與十三五規劃研究報告》。
發改委還透露,對于機器人行業的下一步發展,將從四個方面進行:一是從怎么幫助這個行業擴大市場消費的角度,通過首臺套等一些政策;二是創新中央資金的使用方式,考慮用產業基金的方式來支持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三是要加大金融領域對新興領域的支持,在貸款方面,在上市、發債方面,加大對這個領域的支持;四是要從擴大國際合作方面,引進國外一些技術,包括高水平的人才。
另外,完善第三方檢驗檢測能力,建立國家級的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目前機器人產品的檢測主要是生產方,需要設立由第三方的檢驗檢測。另外,通過檢測能力的建設,要實施機器人的產品認證制度,還要成立標準化的技術委員會,制定一批國家標準,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
我國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以機器人為重要抓手的“工業4.0”戰略,將加速智能制造的進程。目前浙江、廣東等地均提出了機器人發展計劃,投資規模較大,但制約行業發展的核心部件,仍處于外資壟斷局面,進口依賴度高達90%。為加快國產化進程,“十三五”機器人規劃明確提出,加強基礎理論和共性技術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機器人和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能力。在政策大力扶持和下游需求增長的推動下,機器人產業將步入加速發展期。
公司方面,亞威股份主營數控機床,并重點布局智能制造領域,與德國庫卡旗下Reis成立合資公司,涉足線性和水平關節機器人及系統集成業務。目前第一批訂單已進行交付,并組織后續訂單的生產。海倫哲主營消防車和高空作業車,擬耗資2.6億元收購國內工業機器人培訓、檢測和系統集成服務商連碩科技。三豐智能主要從事智能輸送成套設備生產,旗下搬運機器人業務正在積極拓展,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