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支付行業也出現了,既方便又快捷的第三方支付。據悉,五年前,預付卡風生水起,但在五年后,破產、倒閉、挪用客戶備付金,一系列困局令這一行業困難重重。其實,挪用備付金在行業并不是個例,尤其是一些小型公司,在現金流不充足且收入來源單一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違規使用資金的現象。預付卡行業亂象究竟有哪些?
第三方機構頻現挪用丑聞
第三方支付公司易士被央行注銷了《支付業務許可證》,成為270家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中被注銷的第一家,也讓市場開始正視預付卡行業的亂象。
- 你可能感興趣的關于支付的研究報告:2016-2021年電子支付網站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2016-2021年電子支付用戶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2016-2021年中國電子支付網站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2016-2021年中國電子支付用戶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2016-2021年中國手機支付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查看更多報告
其實,易士在去年下半年就出了問題,目前已經進入司法兌付階段。易士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注冊資本為1億元,法定代表人許敏。據央行透露,公司于2011年12月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獲準在浙江省開展多用途預付卡發行和受理業務。經央行執法檢查確認,易士公司存在以下嚴重違規問題:一是通過直接挪用、向客戶賒銷預付卡、虛構后臺交易等方式,大量違規挪用客戶備付金,造成資金鏈斷裂,預付卡無法使用,持卡人權益嚴重受損;二是偽造、變造支付業務、財務報表和資料,欺騙、掩飾資金流向;三是超范圍違規發行網絡支付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易士公司并非個例。因為挪用客戶備付金造成資金鏈斷裂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還有上海的暢購企業。
去年底,上海一家從事預付卡業務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也出現了資金鏈斷裂問題。當時上海多家商戶貼出告示稱,上海暢購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發行的暢購卡已經被停止使用。經過央行上海分行的調查,發現暢購公司存在嚴重經營違規造成資金周轉問題,無法及時完成對特約商戶的資金結算。雖然央行沒有明說,但一位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暢購同樣因為挪用客戶備付金造成資金鏈問題。
易士公司和暢購從事的預付卡業務和餐飲美發行業發行的預付卡并不屬于一種類型。一位支付行業專家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一般來說,商業預付卡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商業企業發行的預付卡,指在該企業或同一品牌連鎖企業消費的單用途預付卡,如健身卡、美容卡等,歸屬商務部門監管;二是由專營發卡機構發行的,可跨地區、跨行業使用的多用途預付卡,如資和信控股集團的商通卡等,一般由央行負責監管。易士公司發行的預付卡以及上海暢購發行的暢購卡屬于第二類。
違規操作背后的利益鏈
所謂預付卡是指以盈利為目的發行的、在發行機構之外購買商品或服務的預付。既然是預付,必有一定量的沉淀資金。
按照《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應當在銀行開立備付金專用存款賬戶,消費者的預存款必須全部轉入該賬戶。看似規則嚴明,為何仍會頻繁出現挪用客戶備付金的情況?一位業內人士直言,實際上仍是利益驅動,與網絡支付以及銀行卡首單業務不同的是,預付卡業務盈利模式中一大部分在于沉淀資金的利息收入。
據融360CEO葉大清表示,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備付金利息收入、預付卡利息收入、平臺搭建利潤。由于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的直接收益很少,會產生大量的沉淀資金,這些資金的協議存款利息是其收入最主要的來源。
央行發布的《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在支付了備付金銀行賬戶利息10%的風險準備金后,可將剩余利息劃轉至其自有賬戶,這就意味著發卡機構可獲得90%左右的備付金利息。同時其他客戶備付金可以“活期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單位通知存款、協定存款或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其他形式”存放,但“期限不得超過3個月”。這意味著,部分客戶備付金可轉成為期3個月的單位定期存款或者協議存款。目前活期存款利率為0.35%,協議存款利率會達到4%-5%,按照1億元備付金來算,3個月能獲取百萬元以上的利潤。
除客戶備付金產生的利息之外,發卡機構對商戶傭金的收取是其另一重要來源。數據統計,美容美發和餐飲娛樂返傭金比例最高,達20%;休閑健身約為8%-10%;生活服務約為1%-5%;最低的商超百貨的返傭金比例為0.1%-2%。同時,如果投資者需要提現,發卡機構還向客戶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事實上,發卡機構的賺錢野心遠不在這些手續費上。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第三方支付機構挪用備付金來理財或者做其他經營項目已成為業界的“潛規則”。在經濟環境較好時,很少出現問題,但是自去年以來,經濟環境惡化,一旦投資項目出現問題,資金鏈容易出現斷裂。但是,央行要求支付機構必須將客戶資金交由商業銀行進行第三方資金托管。一位支付人士透露,實際情況是,各家銀行為了吸引存款,并未完全履責對資金流向進行監控。另一方面,支付企業的資金根本未能合規進入備付金專戶,不乏同時拿到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雙牌照的企業隱瞞了預付卡銷售真實記錄,多售少存。
預付卡行業面臨洗牌
在越來越嚴厲的監管政策指導下,預付卡行業也面臨著大洗牌。
實際上,預付卡行業被央行“正名”以來,已經走過了5個年頭。2010年,央行發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將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作為三大非金融機構服務之一后,預付卡行業逐漸邁向“正規”化,并出現快速發展。在2013年央行發布《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后,預付卡行業野蠻生長正式結束,開始步入“自律”時代。
但是,相比網絡支付和收單業務,預付卡業務占比并不算大,也并沒有受到市場的重視。根據賽迪顧問的統計數據,在2013年15萬億元第三方支付金額當中,收單業務占比最大,占到了56%;線上支付業務占比42.6%;而預付卡業務的交易金額不足1.5%。
更為重要的是,種種跡象表明,預付卡市場出現發展瓶頸。“自2014年以來,預付卡行業步入轉型之年,特別是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預付卡行業依托的企業福利與禮品等傳統發展模式受到限制,預付卡發行數量逐漸萎縮,預付卡行業沉淀資金減少,這使得許多預付卡企業無奈開始轉型、投靠大企業或直接被收購。”一位從事預付卡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說道。上述預付卡行業人士透露,在這種背景下,預付卡機構只能轉型。增添互聯網支付業務、增加地域等方式豐富業務場景,根據機構的資源優勢以及企業特色推出一系列特色卡產品來優化業務格局,只有這樣,預付卡公司才能生存下去。
另一方面,監管方面更加嚴厲,預付卡行業運營更加困難。銀盛支付相關負責人認為,在愈演愈烈的支付競爭中,這一舉措讓第三方支付更加聚焦于支付場景的開發,對各種違規行為有一定的心理遏制作用,行業洗牌來臨。相關第三方支付行業信息請查閱2013-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行業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報告大廳為你提供更多的:電子設備行業分析報告廣播電視設備行業分析報告雷達設備行業分析報告儀器儀表行業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