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機器人比預料中的更快的來到我們身邊,無論是應用于工廠流水線上的工業機器人,還是現身于各種生活場景的服務機器人,都在提醒著人們:一個嶄新的機器人時代業已到來。
伴隨著近年來中國企業互相競爭提高生產率,對工廠自動化的依賴程度日益增加,機器人開始逐步進入越來越多的領域。可以說,中國市場日益成為全球機器人企業競相爭奪的重點。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引下,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之明珠”的機器人產業正步入政策蜜月期。《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推進計劃》三大重磅政策均在加速編制。“正在編制的《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將聚焦五大核心技術裝備,包括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分析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等。”中國工程院制造業辦公室專家董景辰如此對上證報記者表示。
在強大的政策推動與巨大的市場潛力誘惑下,上市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投資與并購可謂風起云涌,持續走熱。
機器人產業鏈將迎政策紅包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早在去年6月的兩院院士大會上,機器人產業已經獲得中央高層的高度肯定與重視。更多最新機器人行業政策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機器人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在該次大會講話時表示:“由于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機器人技術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打印、人工智能迅猛發展,制造機器人的軟硬件技術日趨成熟,成本不斷降低,性能不斷提升,軍用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家政服務機器人已經成為現實,有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已具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思維和學習能力。
國際上有輿論認為,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機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國家紛紛加緊布局,搶占技術和市場制高點。我國將成為機器人的最大市場,但我們的技術和制造能力能不能應對這場競爭?我們不僅要把我國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
本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進一步提出:“要以2030年為時間節點,在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等領域再部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
在此背景下,由工信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政府主辦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將于11月23日-25日在京召開,主題為“協同融合共贏,引領智能社會”。據悉,中國正在制定的“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推進計劃”將在此次會議期間公布。
而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國新辦11月5日的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工信部將聚焦高端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對此,業內人士透露,在這三個重點領域,機器人產業的作用舉足輕重。《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也在加緊制定中,可望年內發布。正是由于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地位,此前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也對它做出了明確要求。
據了解,《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包括加強基礎理論和共性技術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機器人和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能力、推進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應用示范、建立完善機器人的試驗驗證和標準體系建設等,規劃還提出,要加快布局下一代智能機器人的研發。
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十三五”規劃精神,工信部近期正在加緊編制《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上證報記者獲悉,該方案總體思路是堅持“市場主體、政府引導、統籌規劃、分類施策、重點突破”原則,智能制造工程重點任務聚焦于“五三五十”核心內容。其中,“五大核心技術裝備”包括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分析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三大基礎”系智能制造標準、核心工業軟件、工業網絡與信息安全體系;“五種新模式”包括離散型數字化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十大領域集成應用”即率先在《中國制造2025》明確的十大優勢和戰略產業中開展集成創新與應用。
此外,工信部官員近日還表示,將積極向國開行等申請專項建設基金,對石化行業智能化改造給予重點關注。對此,分析人士認為: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國開行專項資金的介入,將可能出現類似國家半導體基金對集成電路的推動效果。
上市公司多維度布局機器人產業
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對上證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在人力成本上升和全球制造業升級的推動下,未來10年機器人產業將迎來萬億市場規模。”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預計,2015年美國的制造業成本,僅比中國長三角地區高約5%,到2018年將比中國低2-3%。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機器人產業有望上升至國家戰略。另外,國內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等核心零部件,90%以上市場被發那科、庫卡、ABB和安川電機等世界四大機器人巨頭控制,在國家安全戰略的推動下,進口替代空間廣闊。
證券研報認為:機器換人的優先領域包括危險、惡劣、有害的作業環境(炸藥、核輻射、焊接、拋光打磨),勞動密集的工序(裝配、手工作業),勞動強度大的工種(鍛造、搬運),高精密、高清潔的作業(半導體、平板顯示器制造),自動化生產線上下料(機加工、熱加工),超常態制造(極高溫、極低溫、極高壓)。預計中國工業機器人在 2015-2018年銷量年均增長率25%左右。
在羅軍看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不僅來自于政策推動,更主要的是企業自發的認同感和探索研發。”從上市公司層面來看,近兩年的一大趨勢是,涉足機器人產業的公司數量、切入角度、投資力度和研發深度都在不斷加大,與此相關的產業并購此起彼伏。
“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時期,智能制造是新舊產業交替之關鍵抓手,上市公司在產業領域嗅覺敏銳,又有資本運作實力,他們在機器人產業的投資與突破將產生巨大影響力。與此相關的并購也會成為市場投資熱點。”一位長期關注機器人產業發展的PE機構合伙人如此表示,“根據我們的草根調研,沿海一帶實行機器換人已經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