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鎳、鈷、鎢、鉬輪番成為市場熱點后,3月1日,與鈦相關的化工企業又成為新一輪追捧對象。
截至昨日下午收盤,國內四大鈦白粉上市公司股價均大幅上漲。安納達、金浦鈦業漲停、龍蟒佰利漲8.65%、中核鈦白漲4.95%。主營鈦產品的寶鈦股份也牢牢封死漲停板。
進入2017年,A股市場似乎對元素周期表內的金屬品種極其偏愛。探究其暴漲基因不難發現,上述行情短期均受熱點事件推動而爆發。而從長期來看,經歷了長期低迷的商品價格,目前均處于上行周期,疊加供給側改革、環保限產等因素導致的市場供需失衡,為相關個股基本面形成了有力支撐。
熱點事件成暴漲導火索
“春節過后,國內鈦白粉市場又有一波漲價行情。以龍蟒佰利、金浦鈦白為首,眾多企業相繼發布調價函,市場均價上漲約700元/噸。鈦礦有80%用于生產鈦白粉,因此上下游相互帶動,這期間鈦精礦報價也調漲了約200元/噸左右。”
談及A股市場這波鈦行情,生意社分析師楊遜認為,鈦市場行情近期不斷向好,而國際行業巨頭的熱點事件,也為市場提供了炒作空間。
據悉春節前后,國際鈦白粉龍頭企業亨斯邁位于芬蘭波里的鈦白工廠發生失火事件,對其13萬噸的二氧化鈦產能形成影響,削減了全球鈦白粉產品供應量。二月,國外鈦白粉大集團紛紛發布漲價函,平均漲幅在200美元/噸左右,提升了國內企業的出口需求。
熱點事件助推,似乎已成為周期表商品、相關個股上漲的“起跳點”。
2月9日,由于就新勞資協議的談判未能達成一致,全球最大銅礦必和必拓旗下智利Escondida銅礦工人開始罷工。同期,受出口許可證過期影響,全球第二大銅礦印尼Grasberg礦區的出口也出現中斷。兩大銅礦的“突發”情況,形成市場對全球銅供應量下降的預期,國內外期貨市場銅價應聲上漲。A股市場也隨即跟漲,江西銅業、云南銅業、銅陵有色等相關個股當時均創出新高。
1月底,有消息稱,受環保因素影響,我國最大的鎳礦進口國菲律賓關停21座鎳礦礦山,占總礦山的50%以上,或將對中國鎳市造成強大沖擊。二級市場上,*ST吉恩、科力遠、貴研鉑業均自1月17日起走出震蕩上漲行情,漲幅超過20%。
此外,2月23日開盤,因市場報出國內三大鈷供應商暫停報價惜售,鈷概念股也應聲上漲。截至當日收盤,格林美、華友鈷業、洛陽鉬業、盛屯礦業均報漲停。
供給側+去產能導致供需失衡
短期市場的追捧或可以用熱點事件當作炒作基因,但這些被追捧的商品,也的確具有不錯的基本面。
“46%的鈦精礦目前市場報價在1600元/噸左右。在2016年初,這一產品價格僅為約500元/噸,到年底報價已達1450元/噸。”
2016年起,關于鈦產業鏈的漲價行情似乎從未中斷。卓創分析師王娟稱,從2016年初至今,國內鈦白粉行業的大調價已經歷了15輪。鈦白粉市場售價,從2016年初的9500元/噸,躍升至如今約17000元/噸,漲幅近80%。
鈦白粉行情持續向好,與近年來供給側改革和環保加碼因素息息相關。
“十三五”期間我國提出,要實現鈦白粉行業從硫酸法到氯化法的轉型升級。而在這輪調整中,國內退出產能約近36萬噸。
楊遜表示,供需失衡是目前支撐鈦白粉漲價的重要因素。看到鈦白粉價格持續走高,鈦精礦也出現惜售情況。一些不具備現金買礦能力的企業,不得不高價進口國外礦,這又進一步推漲了產品價格。
此外,環保限產之風在2016年底也刮到了鈦白粉行業,四川攀枝花作為鈦白粉重要產地,多家工廠均被關停,加劇了市場供應的緊張程度。
“雖然現在價格在提升,但目前企業的產能還在縮減。”龍蟒佰利上述負責人也稱,2017年春節后,河南等多地均迎來了環保部的集中督察,部分產能也出現暫時停產現象。
實際上,“供給側”、“環保”這兩個關鍵詞,貫穿2016年至今,成為影響多個行業的重要因素。
2015年,國際銅價屢創新低,國內銅企業績大幅下滑。因此,包括江西銅業、銅陵有色在內的國內十家銅冶煉企業簽署削減銅產量聲明,預期將2016年產量削減35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8.75%。
國家發改委在2017年伊始就明確,將進一步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有色金屬、汽車、新能源、石墨烯等落后行業產能均被列入去產能名單。有業內人士分析,有色產品供給端的持續優化減量,或將繼續推高相關產品報價。
此外,受環保壓力影響,從2月初至今,國內金屬鎢主流報價已達7.8萬元/噸左右,上漲約6000元/噸,同比增長達20.9%。
上漲存在周期性動力
政策助推對市場供需的調整只是一方面。查看過往價格走勢可以看出,被市場追捧的商品,如今均處在價格洼地后的周期性上升區間,有著原生的上漲動力。
在2011之前的高收益吸引下,鈦白粉行業進入產能無序擴張期。此后,產品價格一落千丈,直到2015年才緩慢恢復。
數據顯示,鈦白粉高點在2011年3月前后,硫酸法金紅石型當時價格達到23000元/噸。而在2015年低,鈦白粉的市場均價已跌破10000元/噸。
在周期底部盤整多時的還有鈷。據悉,鈷價最高時曾一度賣到80萬元/噸以上。但在2008年經濟危機后,估價開始一路走低,很多公司都相繼爆出虧損或倒閉。在去年2月至10月間,鈷價一直盤踞在21萬元/噸左右的價格。而在10月份以后,鈷價即開始大幅拉漲,四個月間價格累計漲幅已近80%,基本上是對前期價格長期低迷的報復性反彈。
此外,銅價格在2011年初起就開始持續走低,如今也進入恢復性上漲的周期。
wind數據顯示,滬銅主力合約1704在2008年底曾達到21940元/噸的歷史低位,此后強勁上漲,在2011年沖至76290元/噸。在2011年至2015年末的區間內,銅價震蕩回落至約33000元/噸,并在2016年前9個月持續維持低位,此后才開始迅速走強。
太平洋研報認為,自然式去產能是增持有色金屬最底層、最樸素的邏輯。由于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2005至2007年達到高點后,呈現長期下滑,尤其在2011年之后快速下降,使得行業逐漸步入自然式去產能狀態。因此疊加政策性去產能,導致商品價格短期內爆沖。資源行業產能周期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該研報稱,有色金屬固定投資增速近10年下滑,已導致行業于供給端產能擴張回到了長期底部水平。而在這個產能周期的底部,任何供給端或需求端的邊際變化,如需求小幅回升,去產能等政策指引,或出現全球性大礦出現罷工等事件,都會觸發市場價格超預期的上漲。這種上漲非短期現象,而是一次周期性上漲,由局部品種到整體行業的回升。但不同于以需求拉動出現的商品牛市與股市共振,這輪有色金屬個股股價的上行要滯后金屬現貨、期貨市場,市場需要時間適應這種新的邏輯。